中国制造业三大特征:产业分化、经济调整、技术迭代

来源:太和顾问 作者:太和顾问 日期:2025/3/20

本文概括了中国制造业的三大宏观特征,指出了产品生命阶段分化,经济面临调整压力和技术的迭代加速这三个方面。

中国制造业周期可以从产业生命特征、经济波动特征、技术迭代特征等维度综合分析。结合当前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产业生命阶段分化

首先,传统制造业进入成熟期后期。部分行业(如光伏、工程机械)面临产能利用率不足50%。产能严重过剩使得企业丧失议价能力,自2023年以来,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光伏及锂电最为突出,降幅超50%,利润率受压缩。但结构性机遇如海外市场拓展(新能源汽车、光伏出口增长)和技术升级(产品高端化/智能化)仍存在。除此之外,新兴领域处于成长期,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通过技术突破(如4000吨级起重机、一体化铝压铸工艺)实现快速增长,成为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核心力量。除此之外,2023年底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强调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对于国家整体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到2027年,传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有效支撑制造业比重保持基本稳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增强。

 

二、经济面临调整压力

目前库存周期波动显著,中国制造业整体处于被动补库存向主动去库存过渡阶段,需求放缓导致企业需优化供应链管理,缩短制造周期(预制造时间、制造周期时间、制造后时间的精细化管理)。除此之外,货币与投资周期影响融资的环境变动加剧企业估值波动,产能过剩行业面临投资减少压力,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吸引长期资本投入。但是自从中国宏观货币政策转变为适度宽松,企业融资成本减低,支持制造业设备更新融资需求。

 

三、技术迭代周期加速

当前,数字颠覆性技术应用提速,如AI算力两年内完成过去十年的升级,迫使企业采取边创新、边应用、边迭代模式,技术话语权向资金雄厚的头部企业集中。Deepseek的低成本高算力特征颠覆了欧美AI模型的估值结构,并且其开源式部署有望进一步刺激电子消费端的应用和自身的迭代。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数字化转型成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智能生产线(如全球首条大型结构件智能化焊接线)提升生产效率,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推动工业数据资产化。根据工信部对2024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的介绍,中国灯塔工厂总数已达72家,占全球42%,在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过程中,都需要以高端装备为基础,满足客户的柔性化、智能化生产要求,降本增效、强化竞争力。

 

结论:

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处于传统产能出清新质生产力培育并行的关键周期,需通过结构性调整,剥离低效资产,聚焦高潜力业务(如海外本地化布局),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历史机遇。除此之外,加大技术攻坚,如提高加大AI、新材料等领域的长期研发投入,构建专利壁垒。并且,将供应链波动、地缘政治风险纳入管理体系,提升韧性,警惕风险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