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报告】智能制造:新一轮的制造业变革

来源:太和顾问 作者:太和顾问 日期:2017/12/22

①制造行业市场发展环境

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缩减

▲ 2017年生产价格指数PPI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2017年生产价格指数PPI持续上涨,5大原材料开采、加工行业价格的上涨仍是PPI上行的主要推动力,绝大部分生产原材料仍然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则基本同比持平,基本平稳。CPI与PPI两条市场指数线形成了一个类似剪刀的形状,可见中国制造业目前正面临一个生产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缩减的市场环境。行业中的大企业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在单位利润摊薄的情况下还可以维持生存,对于制造业小微企业而言则其生存比较困难,一些企业将会面临倒闭的危机。

▲ 制造业薪酬变化趋势及工人平均工资水平

人工成本逐年上涨促使制造业逐步提高自动化程度。在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口红利逐渐变小,工作人口不断减少和人工成本不断增长的压力下,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进行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势在必行。

用工短缺,寻求出路

▲ 2016-2017年用工短缺状况对比

中国的人口红利已逐步消失, 劳动人口比例从2010 年开始逐步减少,预计2030 年左右将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据太和顾问调研显示,2017年用工短缺状况有55%的企业与2016年保持一致,36%的企业面临的用工短缺较2016年有所增长,仅有9%的企业是呈现降低的趋势。机器人火热背后,其首要原因就是劳动力紧缺。

▲ 制造业应对用工短缺的主要措施

企业应对劳动力短缺的措施大致如下:57%的企业选择投入使用自动化设备生产;31%的企业选择向中国内地迁厂,迁厂企业大部分选择广东周边地区,其次是湖南广西等地;12%的企业选择通过向国外迁厂的形式应对领导力短缺问题。

▲ 传统制造面临的问题

传统制造业目前正面临结构性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上升等难题。而传统制造业要转型的代价越来越高,行业缺乏创新人才,也很难从其他行业中吸引到创新人才。智能制造业正开始不断崛起,创新势必逐渐成为制造业长远发展之基。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性举措。

②智能制造业发展趋势

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既有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也有国内经济发展结构转型提出的紧迫要求,只有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实现制造业平稳快速发展, 实现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实现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但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曾经高歌猛进的"中国制造"疲态渐现。现阶段只有不断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生产方式和理念上突破创新,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动力,也是我国制造业在未来全球产业布局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源泉。

“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智能制造

▲ “机器换人”推动制造业加速迈向智能制造

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对“机器人”提到了有12次之多。而广东,这一制造业的大省,对机器人的需求也更为迫切。如何真正的用好机器人带动产业升级,并在大量需求的背景下催生出一个真正的优秀机器人生产行业,是一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伴随着“机器换人”的,是一系列生产要素、人才结构的转型,智能制造无疑是一场“新工业革命”。

2015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保有量达4.14万台,占全国18.8%、全球2.49%。其中,2015年新增工业机器人1.82万台,占全国四分之一、全球6.9%。一言以蔽之,广东渐成“机器代人”大省。制造企业希望借“新蓝领”解决人工成本上涨、劳动力短缺的“近忧”,亦谋求维持产能以快速响应市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以重塑竞争力。

我国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控产品的广泛使用,能够减少制造业工人数量,提升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进而增加产品产量,提高产品品质,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

③企业关心的一线员工问题

一方面,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大规模的机器化生产设备进入工厂,对蓝领工人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用工模式不断更新。面对传统蓝领的培养以及技术型蓝领的招聘是现阶段制造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另一方面,随着每年各地社会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及消费水平的提高,“用工贵”成了企业在转型中遇到的另一热议话题。

企业最关心的一线员工问题

▲ 企业最关心的一线员工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如何控制企业成本和一线员工绩效管理成为企业首要关心问题。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尝试各种控制方法并选择适合自身情况的方法来改进成本管理,使企业的成本低于竞争对手的成本水平。因此建议企业考虑到各生产阶段成本控制,重视对成本管控的可操作性,找到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办法。

企业控制成本措施

▲ 企业控制成本的措施

根据太和顾问调研显示,企业控制成本的主要措施为控制闲时员工人数,其次为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减少福利成本是企业最少采用的方式。

2017年制造业重点招聘岗位

▲ 2017年制造业重点招聘岗位

制造行业企业2017年重点招聘岗位为技术型人才,创新人才也逐渐成为智能制造企业的核心人才。

一线员工的离职去向及保留措施

▲ 一线员工离职后去向及保留措施

去本地其他同类型企业工作为较多一线员工的首选去向,提高基薪待遇也成为了企业的首要保留措施。因此如何提升企业在本地薪酬的竞争力,保持薪酬竞争性的长期有效性也变得至关重要。

一线普工与技工的薪酬情况

▲华南各行业效能数据分析

一线技工的平均薪酬情况整体高于一线普工

一线员工福利情况

▲ 企业一线员工福利情况

按参调企业的员工福利选择频度来看,81.6%的企业有节日福利,72.4%的企业提供膳食福利,71.1%的企业提供体检福利,67.1%的企业提供培训,59.2%的企业提供宿舍,其他福利占比10.5%,除了高温/环境津贴,在高温天气/恶劣环境下工作的劳动者们可享受的福利还有很多,如饮料、旅游、商业保险、轮休等, 还有针对不同人群的一些规定, 确保劳动者的权益。

④结语

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带来成本压力,使得生产效率的提升更为紧迫,因而提升制造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成为国家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方向。为了推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转向制造业强国,国务院出台《中国制造 2025》明确了我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 2025 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 2035 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之列。

制造业在中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国GDP快速增长的重要保障之一。然而,我国经济结构正面临变化,原本依赖的人口红利、低劳动成本的出口优势逐渐消失,工业、制造业面生产成本上涨的问题,亟需进行调结构和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传统制造业都在积极转型,智能化的浪潮应声开启。

在2017年,具有连接和感知能力的机器人将继续引领智能制造发展,随着AI技术的进步,工业机器人将变得更加智能,并能够感知,学习和自己做决策。

设备升级,势在必行

根据《“十二五”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到 2020 年,智能制造装备业将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导产业,建立完善的智能装备产业体系,产业销售收入将超过 3 万亿元,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 60%,实现装备智能化及制造过程自动化。在未来 5 至 10 年的时间内,中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增长率将达到年均 25%。在中国自动化市场上,2016 年市场规模约 387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16%,自动化设备及其服务的应用市场保持快速的增长趋势凸显了整个智能制造应用市场的广阔前景。

智能制造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指明了方向。严峻的国际形势使得我国制造业传统竞争优势赖以保持的多种要素约束日益趋紧,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越走越窄。我国制造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