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报告】行业变幻中的人力资本变化趋势

来源:太和顾问 作者:太和顾问 日期:2018/1/12

①医药行业宏观市场

2017年医药行业发展可谓是势不可挡,一跃成为资本市场的“明星股”,恒瑞更是以医药A股第一家市值超过2000亿成为大赢家。从整体收入来看,2017年医药行业收入增长率超过16%;在细分行业中,医疗服务增长超38%成细分行业中最高,次之是医疗器械和医药流通的超26%和超23%。

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人民日益增长的可支配收入、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巨大需求和密集的政策支持。

城镇化持续推进,人均医疗支出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持续推进,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到2016年的57.35%。伴随而来的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长,人均医疗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人口老龄化催生医疗需求

2016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约为1.5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10.8%。根据WHO发布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中国的疾病谱已经开始从传染病转向非传染性疾病。到203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将至少增加40%。大约80%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将死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2015年,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总之,中国当前庞大的人口基数,日趋严重的老龄化,远远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必将持续催生巨大的市场需求。

产业政策利好,且医保覆盖人群不断扩大

政府相继出台《“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实施增强制造业

②医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所总结的2015-2017年医药政策盘点,医药制造研发端一系列政策均旨在达到优胜劣汰,鼓励创新,加快审评,减少注册积压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生产端最重要的政策就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通过一系列配套组合拳,要做到优化存量品种及存量厂家、提高药品质量。而在应用端,则要实现规范用药以及控制医疗费用增长,限抗、限辅助用药以及限输液。

医疗服务方面,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社会办医三大关键词。针对公立医院改革,信息化、政事分开、医药分开、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分级诊疗以及建立合理人事薪酬制度重点。

医保政策方面,医保目录调整和国家药价谈判是今年最重要的医保新政。相比2009版医保目录,2017年版新增加的西药品种中,共有61个独家品种。此次名单中,有22家国内药企,恒瑞医药、贝达药业以及石药等具备研发能力的企业名列其中。外资药企中,诺华有5个独家品种进入,在全球top10制药企业中成最大赢家。其次,辉瑞、默沙东也各有2个独家进入医保。

医药流通方面,两票制、营改增等政策的全面实施,正在重构整个医药商业格局。整顿流通秩序,提升集中度是必然趋势。

结合17年政策盘点,太和顾问认为未来医药行业发展有三大趋势:

持续研发创新

医药创新是产业升级及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在传统药品市场面临降价与竞争双重压力的情形下,竞争少、价格高、盈利能力强的高端创新类药品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近年来中国创新药的研发取得了较为喜人的进展,已有4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上市,包括恒瑞的艾瑞昔布和阿帕替尼、浙江贝达的埃克替尼和深圳微芯的西达本胺。

◆ 政策频出,全方位加速医药创新

2015 年以来,政府陆续发布各项医药创新鼓励政策,持续提高市场创新 积极性,加速国内医药创新发展。

◆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低端仿制转高端创新

根据欧盟对 25 个国家的 369 家药企的研发投入进行统计,我国研发投入增长最快,2016 年同比增长 27.5%,远超全球 9.8%的增长率。

医药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从 2013 年的 105 亿元迅速增长到 2016 年的 241 亿元,短短几年内翻了 2 倍多。

▲ 医药研发创新成为企业重要的利润增长点

总体来看,国内创新药经历了从由大型仿制药企业向创新升级、研发驱动型的小型biotech药企到从国外引进项目进入中国开发三种模式,而随着化学药品注册分类的重大改变,对新药的定义从“中国新”提升至“全球新”,标志着真正具有原创能力的企业迎来了重大机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各项细则也提高了企业研发药物的门槛,我国药物研究和产业发展正进入创新跨越新阶段,正在实现从跟踪仿制—模仿创新—原始创新的转变。

同时,在医药细分行业中,生物制药产业最快、活力最强、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之一。从2016年全球销售额TOP10药品来看,生物药就占到8个,包括5个单抗,一个融合蛋白,一个疫苗和一个胰岛素类似物,以单抗为代表的生物药已经成为最可能出现重磅产品的领域,反观国内生物药特别是抗体领域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

加大并购投资

新药研发具有“三高”、“一低”的行业特点,“三高”是指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一低”是指研发产出低,也就是新药研发成功率低。而巨大的研发投入对于新药研发企业来说,特别是创新创业型新药研发企业来说更是致命短板,这也为致力于医药投资的VC和PE机构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根据医药经理人报告,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医药产业投融资年报》数据搜集时间周期),中国医药投融资市场上共发生VC/PE投资615起,所披露的金额总计达到444.49亿元,均为历年来之最。

据清科发布的《2017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年报》,在2017年的前11个月中,整个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9120笔,其中涉及生物技术与医疗健康的便有1008起。从投资数量来看,仅次于互联网与IT领域;从金额来看,771.66亿元的总交易量,在全部行业中位列第五。

在细分行业前三甲中,生物技术的投资数量为176起,已披露金额达138.82亿元,金额占比达31.23%;医疗器械的投资数量为136起,已披露金额达107.7亿元,金额占比为24.23%;医疗服务的投资数量为147起,已披露金额达92.68亿元,金额占比为20.85%。而往年的热门子行业化学制药、医药商业、中药材及中成药金额占比均下降到5%以下。

布局全产业链

伴随行业竞争加剧,客户资源争夺,医药企业布局上下游全产业链将成为趋势。在全产业链布局的道路上,不得不提的是复星医药。在复星医药官网中公布的成员企业有29家,这其中并不包括复星系资本作为财务投资者投资的公司,比如Ambrx,也不包括复星与美国凯特制药和美国直观公司分别建立的合资公司。

▲ 复星医药以资本布局全产业链

整个复星集团正在向外界传递的战略关键词是“ONE Fosun”,在整个平台上为中国的家庭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整合资源,其中包括健康、旅行、文化等。而其中,复星医药覆盖的业务是保障中国家庭的健康。

在医药细分行业中,目前产业链布局最好的当属体外诊断行业。体外诊断产业链涉及到上游原料市场、中游体外诊断生产研发以及下游的需求市场。目前IVD行业龙头达安基因、迪安诊断、美康生物等都在积极布局全产业链,向下游需要市场延伸。

▲ 体外诊断产业链

◆ 上游原材料主要依靠进口

诊断酶、抗原、抗体等上游行业决定了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原材料的质量和成本。由于诊断试剂对原材料要求高、需求品种多且复杂,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暂时还难以满足要求,因而上游主要基础原材料以进口为主。

◆ 中游IVD行业诊断试剂占主导地位

诊断试剂通常要与诊断仪器结合起来使用,且诊断试剂在体外诊断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约占整个体外诊断行业总产值的 70%) 。

◆ 下游需求刚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对医疗保健的支出也相应增加。

③2017年医药行业“薪”动向

2017年医药行业发展呈“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下,华东区域医药行业整体薪酬增长率较16年有所下滑,整体增速达到8.4%,在华东仅低于金融、高科技、互联网等行业。在细分行业中,生物制药增速远高于其他,以“一马当先”之势表现亮眼。这说明在当下生物制药快速发展时期,各大药企对生物医药人才格外重视,希望用高薪酬吸引外部人才。除生物制药外,医疗服务薪酬增速次之。

总体来看,太和顾问认为2018年仍然是医药行业持续向上发展时期,伴随而来的是薪酬的正向增长。同时,各细分行业的薪酬增速都会在17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 华东区域医药行业薪酬增速

细化到岗位方面,华东区域医药行业中研发类岗位和质量类岗位薪酬增速远高于其他职能方向。从创新药研发热潮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实施,进一步催生企业对研发人才的需求。同时,伴随飞行检查的频率提升,企业对于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等岗位需求热度进一步提升。除研发和质量类岗位外,不得不提的是销售类岗位。17年12月23日,国家版医药代表备案制公布,对药代学历制定了新的标准,要求药代拜访医生提前申请,同时要求药代备案,向全社会公开信息。在新的药代制度要求下,药企对销售代表的管理和考核方式也可能发生转变,销售代表的岗位方向也可能发生调整。这些不确定性导致销售类岗位薪酬增速不明朗。

▲ 华东医药行业岗位薪酬增速

④结语

2017年的大幕已经落下,展望2018年,中国医药行业的燥热与创奇将继续书写。创新、规范、管制、并购、上下游布局、政策等将成为2018年医药行业的关键词。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无论未来发展方向如何,都离不开人才和资本。一方面,医药企业要通过以高于行业水平的薪酬吸引外部优秀人才,尤其是争夺具有海外背景的归国人才,提升研发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积极借助外部资本,提升自身竞争实力,占据产业链优势地位。总之,人才与资本的争夺已经开始,结果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